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泉州府文庙里800多年前的碑石 讲述泉州庙学变迁!

泉州府文庙里800多年前的碑石 讲述泉州庙学变迁

时间:2025-10-11 16:56:50 来源:潜移暗化网 作者:休闲 阅读:189次

泉州府文庙《泉州教育史话》专题展示馆里,泉州前的泉州有一方碑刻记载宋代泉州庙学变迁,府文见证了南外宗正司司署正式移置泉州后,庙里庙学泉州庙学的多年地位随着皇室宗亲子弟的入驻而“水涨船高”,反映了泉州文庙及学宫成为宋元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过程中的碑石变迁作用和意义。

泉州府文庙里800多年前的讲述碑石 讲述泉州庙学变迁

宋《泉州重建州学记》石碑拓片(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供图)

记载庙学变迁 文庙曾有200多方碑记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负责人何振良介绍,所谓泉州州学,泉州前的泉州亦是府文指泉州府文庙庙学,即依孔庙而建学。庙里庙学自唐以后的多年封建社会,包括福建在内的碑石变迁各区域都有一定规模的官学,府有府学,讲述州有州学,泉州前的泉州县有县学。府文官学往往是庙里庙学与孔庙结合在一起的,各个地方设立孔庙的同时,大都在孔庙内或周边地区设置一定规模的教育机构,形成独特的庙学合一体制,泉州也不例外。

“泉州庙学由来已久,自宋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每一次的庙学变迁,都有立碑刻以记其事,流传下来了的历代石刻碑记多达200多方。”何振良说,然而随着岁月变迁,许多碑记原刻已毁佚,《泉州重建州学记》碑刻是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块碑石。

这方《泉州重建州学记》,原置于泉州州学(即今府文庙),新中国成立后一度移徙泉州大开元寺准提禅寺内,为泉州市文管会收藏保管。20世纪90年代,泉州博物馆(筹)布置古代教育史展览,复回归府文庙。

据测量,《泉州重建州学记》碑石为黑页岩质地,拱顶,其现状长180厘米、宽93厘米、厚12厘米。石碑下部破损,左侧有缺,碑面尚完好,碑刻文字绝大部分笔迹清晰。碑记篆额分3行书写,碑刻正文分28行,字体正书,端庄秀丽。

南外宗正司入泉 促进庙学的发展

何振良介绍,该碑约刻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戊年三月,碑文为张读撰、李邴书,赵奇题额。碑文作者张读,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历任泉州通判、兴化知军事,他擅长文辞,闽中碑碣很多出自他之手;碑文字书者李邴,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曾任兵部侍郎、后拜尚书右丞、资政殿大学士,绍兴十六年卒于泉州;题额者赵奇,史料没有过多记载,只知道其官职为“左朝请郎提举福建路茶事常平等事兼市舶”。

碑文讲述了泉州州学的修建始末。据记载,绍兴六年(1136年),新太守刘子羽出知泉州后,前往州学探视,看到学宫建筑摇摇欲坠,他当场放话:“学校不修,太守之责!”几经筹划实施,终于在旧址上按左学右庙建制,增高旧基二尺余,扩大规制,使学宇完备。

何振良认为,庙学体制是古代重要的教育体制,宋绍兴三年(1133年),南外宗正司司署正式移置泉州,从此,南外宗正司成为管辖泉州、漳州赵宋宗室的衙门。“南外宗正司的迁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庙学的发展,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入庙学学习成为时尚,成为入衙做官的阶梯,南外宗正司的‘宗学’不可能不考虑这种情况,由此泉州庙学的地位也随着皇室宗亲子弟的入驻而水涨船高,这不仅维护了南宋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同时对于泉州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泉州晚报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何振良)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今明两天泉州维持晴好天气 市区最高温度可达26℃
  • 重3.85万斤 鼠年大“米龟”亮相泉州霞洲妈祖宫
  • 冬窗首签来了!皇马再迎好消息,锁定英超中卫,姆巴佩成关键
  • 西班牙国家德比专属用球揭晓:白色为底色,搭配黑色、金色
  • 无锡队晋级“苏超”半决赛,苏北五虎全军覆没
  • 3场造6球!曼联弃将踢疯了,全场最佳,身价涨到4500万欧
  • 官方:皇马声明悼念博卡青年主帅鲁索,深感悲痛愿安息
  • 省残联到泉州选拔运动苗子 入选人员将录入人才数据库
推荐内容
  • 泉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LOGO出炉
  • 一日意甲动向:斑马开挖米兰新队长,国米双边翼卫一个比一个出色
  • 冬窗首签来了!皇马再迎好消息,锁定英超中卫,姆巴佩成关键
  • 阿尔及利亚晋级2026世界杯,齐达内父子“各为其主”
  • 国防部:人民军队将坚定守护香港繁荣稳定
  • 惠安成功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瓶鼻海豚